阳光下的信用,让失信无处可藏
导读“将分散在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的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到企业名下,并统一在国

“将分散在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的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到企业名下,并统一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形成‘全国一张网’。”10月份,在公示系统信息归集与运用工作推进会上,莆田市副市长陈惠黔强调,公示系统在中央层面是国家的“网”,在地方层面是地方政府的“网”,不是某个部门、某个系统的“网”,各级各部门要统一归集、及时准确、共享共用,为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提供信息支撑。
据莆田市工商局局长沈国顺介绍,自去年6月启动公示系统信息归集和运用工作以来,已形成政府领导、工商(数字办)牵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创新绩效考评、联合惩戒等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改善了营商环境。
抽丝剥茧,全面归集
“现阶段,先归集2015年之后的企业信用信息,后续再逐步归集2015年以前的。”近日,在莆田市工商局,副调研员邱开辉告诉记者,这项工作涉及市直48个部门,全市282个单位,信息量大,涵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小微扶持和联合惩戒。
“莆田市企业信用信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包括48个市直部门和7个县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推进,化解了各部门的畏难情绪。”邱开辉介绍说,去年,莆田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发文,将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纳入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单位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内容,今年列入了市对县区绩效考评内容,分量更重,引起各级各部门的足够重视。
为什么要归集?归集什么?怎么归集?针对这些问题,莆田市工商局联合其他部门,先后开展了5次工作培训,由专业人士现场讲解;同时,设立部门联络员微信群,以便相互之间交流工作、反映问题。“一旦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发布到群里,工商部门会在第一时间给出最佳解决方案。”莆田市地税局联络员蔡凌寒说。
“公安部门信息归集科室多、数量大,不知道哪类信息要归集,哪类信息不用归集。例如,个人信息就无需归集,消防检查信息要归集。”企业监管科科长林国成说,今年6月,莆田市工商局和数字办上门为公安部门开展培训,协助分类梳理信息。
有些部门没有信息系统,需要翻出以往的企业纸质档案,一条一条转化为电子档案。而在纸上登记的企业信息,大都没有完整的企业名称,而是简单的名称缩写,甚至普遍存在注册号缺失现象,这些部门只好求助于工商部门。
“工商系统比较早就有信息系统了,详细录入了各类涉企信用信息。”企业监管科科员赵堂辉说,“通过模糊检索,系统会跳出许多类似选项,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其他信息,一一比对,才能找到想要的结果。”
“三证合一”后,企业信息归集需要录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通常要一个个查询,但是遇到信息量大的时候,查询效率比较低。为此,莆田市工商局专门组织人员,开发出一款企业匹配软件,可以批量查询,提高了信息归集效率。
截至10月底,通过福建省协同监管平台,莆田全市已归集企业信用信息10.5万多条,并发布在公示系统上。
创新渠道,广泛运用
去年,某贸易有限公司因工商部门按照其登记住所无法联系上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京东公司发现后,关闭了该公司网店,直至该企业被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网店才得以重新开张。
在信息归集的基础上,莆田市工商局排查出可能在网络平台开有店铺的经营异常企业名单,然后邮寄给京东和阿里巴巴,收到函告后,电商平台关停了涉事企业的店铺,甚至冻结资金往来。
“就像个人档案一样,失信痕迹会一直保留着,并影响到企业今后的经济活动。”赵堂辉说,“除了将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在公示系统上,我们还创新信息运用渠道,与大型商业平台合作,尽量把‘运用’网织得大一点、密一些,让失信企业无处可藏。”
“数据没有运用,就没有生命力。”沈国顺介绍说,如何广泛运用,有效发挥企业信用信息的作用,是个大课题、大难题。
经过技术升级,有些部门内部系统具备了自动化预警拦截功能,当企业在办理相关事务时,如果存在异常经营情况或被列入黑名单,一旦在业务系统输入该公司名称,就会立刻跳出警告提醒信息,不予受理。
5月11日,一名男子来到秀屿区工商局窗口询问,为何无法在网上申请简易注销,经查实,其名下公司在前段工商抽查中,发现账目填报不对,但没有及时处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通过信息归集,工商部门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分级监管,增加不良信用信息企业的检查频次,减少良好信用信息企业的检查频次,同时侧重于抽查信用异常的企业。在今年8月莆田市工商局的一次抽查中,信用异常企业的抽查率达到15%,信用良好的企业只抽查1%。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去年12月27日,个体工商户朱先生来到莆田市工商局湄洲岛分局咨询,为何他在办理个体工商户对公账户时,有一笔资金因为信用受限不能转账。工作人员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查看,发现朱先生经营的宾馆没有报送2015年度的年报,产生了经营异常标注记录。
不仅仅是银行业务,一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企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市场准入等多个方面,都会受到限制或禁入。
被列入异常名录的公司,大都是因为没有报送年报、公示信息虚假等,公司只要在3年内整改到位,就能申请移出异常名录,如果3年没有移出,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就是黑名单,5年内不得移出。
根据国家38部门联合签署的《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相关部门要把企业信用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违法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高压态势,提高企业的失信违法成本。
莆田市工商局结合企业信用信息归集状况,充分调研,多轮征求意见,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市场监管领域失信企业联合惩戒的实施意见》,将参与部门拓展到48个,详细罗列了各个部门应当采取的惩戒措施,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一目了然,权责清晰。
多部门联合惩戒效果明显,让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守信经营的重要性。
2016年,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会计在申报企业年报时,随意填写公司资产负债表,后来被工商部门抽查发现,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与年报不符,结果在年底申请银行续贷时,该公司却贷不了款。企业负责人很是后悔,经过一番咨询后,向北岸工商局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并接受工商人员对公司相关材料的检查,没过多久,就被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恢复正常经营。
今年初以来,已有1200多户次企业因为在融资贷款、招投标等工作中受到联合惩戒,事后主动改正,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修复了不良信用记录。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投稿或合作、请联系QQ:22559528
关注公众微信号“深圳吃喝玩乐”(微信ID:szchwl_com),回复“深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分分钟了解深圳各大好玩的旅游景点,还有机会免费获取门票哟~~
关注公众微信号“深圳吃喝玩乐”(微信ID:szchwl_com),深圳本地吃喝玩乐...一网打尽